第(3/3)页 “开饭啦,在磨蹭什么呢?干了半天活都不饿是吧?”于家当家人丁桂花站在灶屋门口冲后院喊。 今天得知闺女的那些神奇本事,料想以后家里日子肯定差不了,所以一高兴,就把过年剩下的最后一块腊肉拿出来给炒了,也舍得食材,芹菜炒腊肉、韭菜炒鸡蛋、素炒荠菜、菠菜蛋花汤,主食是二合面饼子。 一家人吃了一顿相对丰盛的午饭,各自回屋歇晌,于明珠吃完午饭也回了自己屋,打算进空间种地。 于家的房子呈“h”型,外面一圈一人多高的土坯围墙,正房是五间青砖大瓦房,解放前是地主家房子,解放后因着爷爷和三叔的功劳分给了于家。1940年爷爷帮着八路军运送伤员,不幸被r军抓走,后来问了许多人都说没见过。三叔是烈士,在辽沈战役中牺牲。 连成一排的青砖大瓦房,中间是堂屋,由一堵墙隔出前后,前面是饭厅,后面是灶间,灶旁也开了一个门直通后院。堂屋东边住着于老太、明珠父母和于明珠,西边住着于明珠的二哥一家和三哥一家。 前院正房两侧各有三间土坯房,东侧靠正房住着还没成家的于五哥;剩下的其中一间是县城公安局上班的于大哥一家回来时住;另一间是同样没结婚在部队当兵的于四哥的屋子。西侧是杂物间、粮仓、柴房,后院里盖有牲口棚和茅房,还留了一大片地种菜。整个院子除了正房五间,其余都是建国后于大河夫妇一点一点逐渐盖起来的。 于明珠单独住,是明珠父母住的最东边正房隔出的西半边,房间还算宽敞,进门就能看见的炕被一架三米长的木头屏风遮挡去了大半,门边前窗下有个矮柜,左侧靠墙一个两米高的双开门衣柜,右侧靠墙放着一张小方桌,桌两侧各有一把椅子,这些木头家具都是于父自己做的。 于爷爷是个木匠,木雕手艺也很擅长,可惜于父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只学了个皮毛,做些中规中矩的简单样式。而爷爷做的家具都雕有龙凤花鸟图案,古色古香,精美雅致。奶奶屋里的家具大多都是爷爷当年亲手做的雕花样式,如今保存完好,依旧光亮如新,可惜爷爷却看不到了。 于明珠回屋后没有急着进空间,而是先拿起矮柜上的镜子照了照,没办法,这张脸和自己原本的样子一点都不像,她得习惯有一张漂亮的脸蛋,用漂亮还不足以形容,以古人的说法就是祸国殃民的狐狸精。 镜子里映着一张白皙如玉的瓜子脸,灿若玫瑰,明艳动人,少女一双清凌凌妙目顾盼神飞,眼尾微微上翘,带几分狐狸般妩媚,仿佛天生含情,偏又有一种不谙世事的清纯,如珠玉般莹然生光。 据说她的容貌长得像太奶奶,且更为精致,而于家其他人的颜值则是被太爷爷给拉低了,虽然长得也不差,但被于明珠这个妖孽一比就不够看了。这么个美人,难怪人人喜欢,揽镜臭美了片刻,于明珠就进了空间。 空间里依旧亮如白昼,灵气缭绕,此时她正站在一个用竹子搭建的小院里,身侧有一口井,井里的灵泉水与井口持平,不管用去多少,水永远那么多,不浅不溢。院子外面是大片黑土地,一直到远处青山脚下,山上流下的溪水在山脚聚成一片湖泊。 于明珠看着这一大片黑黝黝的肥土地,豪情顿生,撸起袖子就开始忙活。她把地一分为二,种植区和养殖区,种植区里再分成几大块,粮食区、蔬菜区和水果区。种的粮食有大米、小米、玉米、小麦、番薯、土豆、黄豆、绿豆、红豆、蚕豆、南瓜、花生、向日葵。反正也不分季节,不管干湿,种什么都是配合着意念用锄头挖个坑把种子一埋,浇点灵泉水完事。蔬菜有黄瓜、西红柿、青菜、大白菜、生菜、韭菜、菠菜、豌豆苗、莴苣、萝卜、扁豆、四季豆、豆角、茄子、冬瓜、辣椒。家里没有的品种以后再添,果树家禽暂时都没有,就先空着,等有了再使用。 忙活了两个多小时把家里拿的种子都种上,于明珠觉得头有点晕,就喝了一瓢灵泉水解解乏。灵泉水清冽甘甜,喝下去没多久就恢复了精神,疲劳顿消,不愧是神仙水。想到它的强大功能,于明珠出空间来到灶间,把水缸里都换成灵泉水,并打算以后天天如此,这样大家的身体都能得到改善。 于明珠看了看时间,现在是下午三点多,手表上的时间没有因为进空间而发生改变,那空间和外界的时间就是同步的,没有外界一日空间几日的说法,也不知道种下的东西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有所收获。 手表在这算是家里的大件,未必人人都有,而于明珠手上这块还是原主念初中的时候大哥给买的。上海牌手表,花了一百二十块钱还有一张手表票,六十年代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乡下人家一年到头都未必能存下这么多。丁桂花怕儿媳妇不高兴想给钱,被大嫂韩玥按住了,说就当是孝敬爹妈的,丁桂花拗不过就领了这份孝心。 韩玥父亲是本地玉河县的县长,母亲是教育局的办公室主任,自己也在县医院上班。她不光家里条件好,人还长得漂亮又懂事,婚后更是给老于家添了两个孙子,丁桂花对儿子找的这个媳妇是千万个满意,在爱攀比的姨妈丁菊花跟前很是长了一回脸。 于明珠看这半下午的距离晚饭还有段时间,就想出去走走,于是跟丁桂花和于老太打过招呼就独自出了家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