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呼……还以为这次的论文无法通过呢,还好最终还是顺利通过了。” 相比于秋成同,陶辙轩年轻时候的事迹更加的惊人,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的数学神童。 “据我所知,在这之前,陶辙轩也只来过华国内地一次吧。” 甚至连一些数学界的专家,也只能看懂其中的一小部分内容,很多东西都是看得云里雾里的。 这篇邮件中的内容有些长,在前面的内容里,秋成同非常客气的向宁晨表示祝贺,同时鼓励宁晨继续对纳维-斯托克斯方程进行研究。 之前在审核自己有关秋成同猜想的论文时,期刊的审核速度真的很快,甚至直接把后两篇论文一起给一起审完,发表在了同一期期刊上。 最后,宁晨也表达了自己欢迎陶辙轩到访的心情。 一个国家的数学水平,不是靠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就能够彻底改变的,而是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打完了这些字,宁晨从头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错别字之后,才点击了发送的按钮。 随着新一期《米国数学会杂志》期刊的发布,宁晨的这篇论文也随之正式登刊。 晚上,宁晨在日常整理邮箱的时候,看到了秋成同发送来的邮件。 “陶辙轩……要来见我?” 宁晨也希望华国能够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人才,从根源上提升国家的学术实力、科研实力、乃至于科技实力。 宁晨的这篇论文,无疑是这期杂志中,最重磅的一篇论文。 这样辉煌的成绩,无疑对同龄人造成了降维打击。 早在13岁的时候,陶辙轩就拿到了IMO的金牌,16岁的时候便本科毕业,17岁硕士毕业,21岁博士毕业,24岁便成为了大学教授。 盛州大学自然是希望宁晨能够早一些毕业的,虽然之前双方已经签订了就业合同,但学校也担心夜长梦多,毕竟这种合同还是可以毁约的。 “这一次,就选择后来在《Nature》主刊上发表的那三篇有关铁基超导体的论文好了。” 既然在本科答辩的时候,宁晨都拿出了《Nature》主刊的论文,博士答辩肯定是不能比本科答辩差了。 宁晨按照博士论文的格式,重新整理着之前自己做出来的成果,撰写着自己的博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