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劳民伤财之后会发生什么? 民怨沸腾,怨声载道。 想想看, 现在齐国的土木工程。 皇宫、金雀台、临淄城扩建,还有整个齐国范围的道路修建。 像兴建学校这种,都只算皮毛了。 如此浩大的工程,齐国又要征调多少民夫。 要耗费多少的人力物力。 而这些消耗,一定会摊到齐国百姓的身上。 看看历史, 那些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的王朝,有哪个是得到善终的? 尤其是所谓的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后世的人是可以乘凉,可是当世的那些人呢? 他们就活该受罪? 翻看历史书,曾经有一个大隋王朝。 鼎盛之时丝毫不逊于现在的大秦。 可就是因为隋国的末代帝王,穷兵黩武、大兴土木,弄得百姓怨声载道。 最后也因此消散在历史当中。 现在韩林的举动,不正是给了自己机会么。 等百姓们怨声载道之时, 从背后添一把火,推波助澜。 到时候, 自己登台高呼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接着一举推翻韩林的暴政。 捏紧拳头, 叶清秋在心中暗暗定好了计划。 其实现在的叶清秋,跟刚重生的时间段相比,心态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个时候, 她还担心齐国被韩林折腾的不成样子。 民生凋零,百姓怨声载道。 这样的情况下,自己接手的齐国,又将是一个烂摊子。 然后自己还需要休养生息,一步步缓慢的恢复元气。 这种结果无疑会浪费她大量的时间。 所以一开始, 叶清秋就找到父亲,约法三章。 约定一年为期,如果韩林是无药可救的昏君,便让父亲支持自己的大业。 这样叶清秋就可以提前起兵,将韩林推翻。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事情的发展,完全跟她前世遇见的不一样。 韩林虽然仍旧是记忆中的昏君,可是齐国的现状,比前世要好上不知道多少倍。 甚至毫不夸张的说, 叶清秋觉得,现阶段的齐国,与她统治下的巅峰时期相比,也是不遑多让。 这种情况下, 叶景隆怎么可能答应叶清秋大逆不道的想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