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托遗-《剑骨》


    第(2/3)页

    雾气就此破散。

    破晓长夜,被光明照破。

    …………

    顾谦之前从未觉得,长陵的山路,竟是这般步步难行……

    每行一步,太子便要温声开口,叮嘱一句。

    “桃枝城新任黜置使郭大路可以重用……此人刚正不阿,可胜任昆海楼右使之位,若不愿迁来天都,也不必勉强。右使之位,还有以下几个人选……”

    “你一直抱怨,昆海楼缺个能文善撰的笔杆子。被贬至礼部祠祭司的员外郎葛清,檄文写得不错,北伐战潮已起,他可堪一用……”

    字字戳心。

    这些都是琐碎细微的小事。

    而太子能清晰记得这座朝堂内每一个兢兢业业的官员……大到三司六部的大司首少司首,小到一个偏远位置的撰文小官。

    每日,如山一片的帖文,雪花般汇入皇宫。

    大事小事细枝末节,太子都坚持亲力亲为,不知疲倦地批阅奏示。

    这十年,大隋四境有了脱胎换骨一般的蜕变。

    三皇子和二皇子夺位争权之时,四境之内常有流匪,因为两境皇子为争“大势”,剥削基层,百姓疾苦,只能去当流寇匪徒,而圣山中人高高在上不沾烟火气,忙着拉帮结派争权夺势……又怎会在意底下生灵的死活?

    如今则太不同。

    太子为四境减免赋税,顶着言官讨骂的浪潮,命令中州打开城门,接纳东境战乱中无家可归的难民,为其开城送粮,鼓励耕作。

    以铁律压制圣山,四境归心,以重刑压乱世,剿杀匪徒。

    如果大隋皇帝,以修行境界来排名。

    那么李白蛟,一定是排不上什么名次的,他自幼生来体弱,依靠先皇的血脉,也未能修行到多高的境界……更不用说,与太宗相提比论。

    可要问什么是明君?

    麾下江山社稷,百万子民,会给出答案。

    太子执掌天都的这十年,挽大厦之于将倾,拨乱反正,钦定太平。

    虽未登基,却已是当仁不让的圣仁之君。

    而如今……令顾谦心酸的是,太子特地喊自己来长陵说的这些话,在以往,是会以帖文形式,送至昆海楼的。

    这些事情并不紧急,之所以要当面说。

    是因为……来不及拟定帖文了。

    这是托遗之词。

    殿下要将昆海楼彻底地交付给自己,却又担心未来遭遇的种种波动,所以不嫌繁冗地琐碎念着未来昆海楼需要招纳和兼收的人才……国之大厦,怎可一梁撑柱,顾谦再如何顾全大局,也无法以一己之力,兼顾整座昆海楼。

    其实太子早就明白这个道理。

    他审视大隋朝野已久,君侧唯有顾谦一人。

    其实太子心中早已在庙堂之中甄选出诸多可堪一用的栋梁之才……之所以先前未能提拔,一是因为距离东境大泽之战收官落幕,不过五年,庙堂换血,改朝换代,那些初立新人,还需仔细审查。

    二是因为,光明密会的成立,让太子变得更加谨慎。

    大隋高层的提拔,一定要千挑万选,切不可草率决定……当年佛门出了一位“戒尘”,令灵山百年积累毁于一旦。

    而统御四境的大隋皇权,一旦生出影子,那么整座天下都会遭殃。

    底蕴再丰厚,也承受不起这般苦痛代价。

    交代了陟罚臧否,提拔贬低的诸多琐事之后,太子终于说到了第一件严肃的大事。

    “顾谦,从今日起,天都对北境的军务处置权……就交给你了。”

    顾谦面色震惊。

    皇权之下……四境之内,皆为隋土。将军府的北境铁骑举世无双,可即便如此,依旧需要按照天都律法行事。

    何为军务处置权?

    他一令之下,可以断绝天都对沉渊君的所有援助……让百万铁骑粮草断缺,让北境长城星辉匮乏。

    太子……这是真的在交代后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