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往昔-《铁血残明》


    第(2/3)页

      刘若谷来到庞雨身边低声道,“公揭之中大部分都是捕风捉影,或是污蔑之辞,甚至把桐城民变的肇因也归在阮先生头上。”

      庞雨摆摆手,“你预备些名贵些的物件,再备一万两银票,先去朱军门那里走动一下,解释清楚缘由,尽量减少误会,冯老先生那里我找吴昌时想办法。”

      “是,大人。”刘若谷看看庞雨道,“小人是觉着,朱军门那里最好还是阮先生亲自去走动,说出来的话朱军门才信,冯老先生那里也是,最好阮先生能去一封信,比吴昌时的管用。”

      “可打听到阮先生在何处?”

      “公揭发布之后,南京士绅之中群情沸腾,先是躲在石巢园,复社堵在门前吵闹恐吓,阮先生不敢留在城内,对外说去了牛首山,实际在莫愁湖别业,还在私下托人跟复社主事的求情。”

      庞雨点点头,“最先需要去解释的,便是阮先生,本官去看看他。”

      ……

      夜色降临,南京城外的莫愁湖上画舫纷纷离岸,辉煌的灯影倒影水中,犹如湖上的不夜城。

      庞雨戴着帽子,在一处昏暗的小院门前停下,几名亲卫散在周围警戒。

      眼前这个院子其实是阮大铖给亲父修的,请了园林大师计成设计,园子虽小却精致,与莫愁湖的野景相得益彰,距离庞雨在湖边的住处不远,庞雨每次来都觉得心怀舒畅,但今天全然没有心思欣赏。

      只听吱呀一声响,小院的门页开了,一盏灯笼探出来。

      庞雨借着灯笼光认出是杨维垣,跟阮大铖一般的同列逆案,杨维垣小心的往两边看了,连忙把庞雨迎入门内。

      庞雨跟他打听阮大铖的情况,杨维垣只是摇头,打着灯笼在前面领路,小院中一片暗淡,只有东厢房里面透出光来。

      到了东厢房门前,亲卫都留在外面,庞雨跟着杨维垣走了进去,目光扫过去没有看到人,再往下一看,只见一个人影跪在地板上,阮大铖头发散乱,平时打理工整的胡子也乱糟糟的,他呆呆的看着地面不出声,整个人如同枯败的干草一般,连庞雨走进来,他也仿佛没听到一般。

      “阮先生你……”庞雨默然看着颓败的阮大铖,他跟阮大铖交往数年,对此人也颇为了解,阮大铖想当官也想要名声,这次复社就专败坏名声,同时也断了复起之路。

      庞雨来之前估计阮大铖受到的打击可能很重,但没想到会达到这种程度,话到口边一时又不知如何劝说。

      阮大铖听到庞雨的声音终于有了点反应,他缓缓抬起头来,愣愣的看着庞雨,好半响之后嘴角慢慢裂开,两行老泪从脸上滑落。

      庞雨轻轻扶着阮大铖的手臂,“在下御下无方,累先生受苦了。”

      阮大铖眼神茫然的看着庞雨,呆了好一会声音沙哑的道,“老夫十七岁那年的冬天,家父在河南任上病重,收到消息时祖父悲痛万分……”

      庞雨有点意外,但不敢打断他,只能静静地听着。

      阮大铖仍在回忆,嘴唇抖动几下接着道,“阮某陪着祖父远涉千里,赶到河南终于见到家父最后一面。”

      庞雨没有插话,只是不停的点头,在这个时代,陪着一个老人在冬天远涉千里,去看望病重的父亲,无论路途的艰难还是精神上的重压,都是可以想见的。庞雨知道阮大铖说的家父是他嗣父,阮大铖的亲爹还在莫愁湖边住着,肆父死后阮家的族内又让他回到了亲父名下,但接触中看来,阮大铖心理上实际更亲近嗣父,在这个他人生遭遇沉重打击的时刻,他自然会想起最亲近的人。

      “家父跟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端正为人光耀门楣”阮大铖口中述说着,眼神中出现了一点神采,仿佛又看到他的肆父一般,“阮某一直记在心中,也一直如此做的。十七岁便中了举人,二十九岁中了进士。”

      以往的时候阮大铖常常会暗示自己冤枉,但又回避事件的详情,庞雨还是第一次听阮大铖细说他的过往。

      “老夫万历四十四年的进士,熹宗朝之初便是给事中,同年故旧遍朝野,大好的前程。高攀龙是吾座师,左光斗是意气相投的同乡好友,老夫入朝便死心塌地跟着东林。”阮大铖眼中微泛泪光,“天启四年老夫在家丁忧,左光斗带信,让我回朝补任吏科都给事中,老夫昼夜兼程入京。到京之日才知道,东林竟已把吏科都给事中给了魏大中,就只因高攀龙、杨涟与左光斗不和,他们视老夫与左光斗为一党,便生生夺了老夫的吏科都给事中,要老夫去任那魏大中空出的工科都给事中。他东林凭什么如此对待老夫,老夫名列三榜第十名,他魏大中名列三榜第十三名,在老夫之后足足三名,他凭什么任职为首的吏科!老夫却任职末尾的工科,岂有此理,是可忍孰不可忍!”

      杨维垣跟着低声骂了一句,庞雨没听清,但肯定也是想起了一些往事,却不知到底是骂谁。庞雨因为与复社中人常有来往,听闻过不少阮大铖的往事,当时东林并非铁板一块,对外跟魏忠贤斗,内部也斗来斗去。因阮大铖和左光斗的同乡关系,高攀龙、杨涟将他视为左光斗一系,吏科都给事中的权力很大,是六科御史中的顶级,他们担心左光斗势力大增后把持东林,于是用魏大中顶替了阮大铖,阮大铖与东林的决裂正是源于此,从此走上了另一条全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