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所谓替天行道不过是极端妄想而已-《催泪系导演》


    第(2/3)页

    因为世界总有阳光和黑暗的两面,而极端者如凶手,最终走向黑暗,如正常人,却可以在走出阴霾之后,依然努力地为之奋斗着!”

    “影片中的片段,发生的事,生活中真的可能都发生。他只不过没有电影里那么刺激,人性永远不可能是纯白的!”

    “抛开那些故弄玄虚的宗教元素和直挑感官的血腥残虐,性格悬殊的临时搭当追查变态连环杀手的套路也早己不新鲜,但杀手身后背负的道义信条令人不寒而栗。剪辑流畅、布光强烈、铺垫扎实、气氛隐忧,最后布局揭晓等一干解密精致耐看且合情合理,无论手法还是立意都经得起回味。”

    “此片绝对是一大堆悬疑电影中教科书般的存在:阴暗的纽约充斥着雨水,混合着罪恶的气息,配以宗教与人性的思考,却被导演用以他特有的冰冷克制的手段给巧妙的包装了起来,造就这一精彩影片的诞生。纵使你知道结局的走向,也还是会被它给触动到,这大概就是经典的力量吧。”

    “剧作极其优美。其实七宗罪并不是这部电影要讲的,而是围绕“罪”构建的七种人。老警探沙摩塞代表“理性”,结局是虚无。米尔斯警探代表“感性”,结局是迷失。妻子代表“纯洁”,结局是献祭。未出生的孩子代表“无罪”,死于酷刑的几个人代表“有罪”,他们都必须毁灭。第六种是平庸的人们,过着无聊无知无趣的人生,他们的结局是海明威那句话的后半。恶魔约翰·杜的定位是上帝,伊甸园的原罪,让人们怀疑上帝是否全知全能全善?这一刻上帝和撒旦高度重合。”

    影评人们给予这部电影的评价相当之高。

    其实过去不是没有类似的给予连环杀手这样那样的自圆其说的杀人理由,但是却很少有这样的将自己都圈了进去的。

    很快地影评人们和媒体人们就开始了摩拳擦掌的解读。

    没办法,很久没有这么对胃口的可以让他们尽情地解读的影片了。

    “暴食、贪婪、淫@欲、懒惰、骄傲、嫉妒、复仇,有种宗教上的道德劝诫的警世意味。

    罪犯严密的犯罪逻辑,是本片的线索。从前五种罪来看,罪犯没有过错,起码是在替天行道,要说错也是社会的过,而最后的“嫉妒”和“复仇”正是本片的争议之处:在罪犯看来,大卫枪杀自己就是完成了救赎,最后的环节如果完成不了,那么类似的循环就不可能被他人重复,从这个角度讲,罪犯是无罪的,他是在完成自己的使命;在大卫及一些观众看来,罪犯不能以任何理由害死无辜的生命,特别有孕在身的翠茜,是无论如何不能被接受的。这样,一个解决不了的矛盾就产生了,法律上是罪犯杀了人,但是伦理上他又没错,杀了翠茜,又是为了完成使命,当然,我说的伦理不是指杀人偿命一类的问题,再说“嫉妒”也算不上罪行。

    这可真的是一个越想越恐怖和变态的问题,或许正因为我们只是普通人吧,所以,我们很难理解这样的太过深刻的问题。

    回到电影本身,影片的名字只有一个醒目而惊心的单词——“even“,它在宗教上是个神秘的数字,这一点在《旧约》中有最充分的表现。上帝用7天造亚当,取出亚当的第7根肋骨造了夏娃。撒旦的原身是有7个头的火龙,世界共有7名堕落天使被称为撒旦。到了16世纪后,天主教更直接用撒旦的7个恶魔的形象来代表7种罪恶--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饕餮,以及淫#欲。

    在电影里,7罪、7罚、7次下雨、故事发生在7天,甚至结局也由罪犯定在第7天的下午7时,无处不在的“7“暗示着观众:它是宿命的罪与罚。既然如此,宿命的悲剧是必定要属于人间的,“上帝“作为“授意者“和“观望者“参与了整个事件。冷血杀手作为传道者莅临人间,最终以身殉道。从某种角度看,悲剧中没有正邪的区分,作为渺小的人类,只能接受宿命的审判。

    分开来看七宗罪的罪行,每一宗并不构成死罪,毕竟上帝只告诉我们,犯下这七宗罪者,必下地狱,强调的是死后而非现世的惩罚。所以电影中由杀手施行的7罚,仔细分析看来也是很遵守规则的:他并不直接动手杀人。

    胖子被迫进食过多撑破血管而死;

    律师割下自己的肉——只是1磅,不多也不少;

    毒贩在被发现时,一息尚存;

    妓女是直接被嫖客所杀;

    模特只被割下鼻子,因为她太过骄傲,不肯打电话报警,所以流血过多而死。

    凶手自称犯下“嫉妒“的罪行,但嫉妒本身是不构成罪行的,只有当他因此杀害了无辜者翠西,才成为米尔斯狂怒的报复对象。

    照这样的思路,凶手完全是照“主“的指引匡正人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