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马尔科夫已经为李谕订好了船票,李谕想要顺路去一趟瑞典,看一下自己的小岛。 在瑞典不会过多停留,因为马尔科夫还给他看了一份来自丹麦的信件。 李谕看封面,是丹麦嘉士伯基金会联合哥本哈根大学发来。 可能很多人知道嘉士伯是世界上排名前几名的啤酒商,不过这家公司对科学基金会的赞助历史也非常长。 最典型的就是赫赫有名的量子力学哥本哈根学派。 对于李谕来说,去丹麦倒也算顺路,圣彼得堡向西先到瑞典斯德哥尔摩,然后向西南走就会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反正它们都在波罗的海上。 至于哥本哈根大学,也不简单,毕竟出过高达39个诺奖! 哥本哈根大学对于自然科学一向比较热忱,历史上有过不少知名人物。李谕目前在数理上的成就已经很瞩目,恰巧又身在圣彼得堡,这次怎么也得找过来。 嘉士伯听说了西门子对李谕的邀约,现在欧洲对科技的推崇程度真心非常高,甚至一些自然科学外的人文学科也想学习自然科学发展的辉煌模式。 如历史之类人文学科已经开始搞起了科学方法研究,一直到现在其实也称为人文科学。 目前俄罗斯甚至把文学部放在了科学院里……当然这个做法貌似有那么一点点不太合理哈。 反正能看得出,“科学”二字的力量已经十分强大。 不然新文化运动也不会打出“民主”与“科学”两大旗帜。 “民主”代表的是政法路线,“科学”自然就是科技路线。 民主这东西很难评判,也过于泛泛,不同的国家国情又不同,非常复杂。毕竟是涉及对人的管理,超级麻烦,因为人是最难管的。 民主本身又是把双刃剑,掌握起来的难度非常高,用不好就会掉入陷阱,就像**之类的民粹或者南边的邻居印度那种无休止的内耗。 但科学就好说多了,因为这是对于自然的阐述,管你人类如何看待,就安静地摆在这里,好处多多,除了使用者本身的问题,几乎可以说是百利无一害。 李谕也没必要拒绝,因为丹麦就是德国邻国,近得很,顺路还能在丹麦看到一位他非常想见到的人。 相见总是很短,马尔科夫恨不得写信给沙皇,让他给李谕颁发一个俄罗斯科学院的荣誉院士职位,不对,不用什么“荣誉”,就直接是个正式院士也没问题。 不过很可惜现在沙皇尼古拉二世为了日俄问题忙得焦头烂额,大铁路花了这么多钱,势必要稳住旅顺这个终年不冻港然后染指东北。其他问题就只能暂且往后放放。 马尔科夫和李雅普诺夫再次到码头亲自送行李谕二人。 李谕笑道:“过段时间我回国时,还回经过圣彼得堡,能够再次见面。” 马尔科夫二人也很客气:“我们一定帮你申请到大铁路的使用权。” 李谕抱拳道:“感谢二位!” 下次见面肯定又大不相同了。 李谕提前给在瑞典的皇家数学顾问列夫勒发去了电报,他已经在小岛等候。 “亲爱的李谕先生,见到你实在是太高兴了!”列夫勒很热情。 李谕道:“别来无恙。”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