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回信-《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1/3)页

    回到京城后,李谕先抓紧时间来帮着爱因斯坦完善并且论证论文中的数学部分。

    历史上爱因斯坦也的确请求过很多数学家,有出名的,也有相对没那么出名的。

    一方面爱因斯坦因为大学期间经常旷数学课,导致数学方面有所欠缺;另一方面,就算数学好,也不见得能够知道特定的物理理论用什么对应数学工具。

    数学和物理的关系自然很紧密,但二者区别也很多,知道用什么数学工具就需要一定的科学直觉。

    依靠着穿越者超前的眼光,李谕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大家都知道狭义相对论肯定要用洛伦兹变换,洛伦兹本人数学水平肯定足够高,他可以说是个科学全才,研究的范围非常广,什么经典力学、电动力学、光学、气体理论、液体理论、固体理论、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辐射理论、量子理论等等,光读这一连串的名字就让人感觉很累。

    几乎相当于物理学界的鸠摩罗什。

    而且他在1902年拿了诺贝尔奖,在目前的欧洲科学界,是超级响当当的人物。

    很多大学向他抛出橄榄枝,不过他所在的荷兰莱顿大学立刻给他把待遇提到非常高的水平,成功挽留住了一代大师。

    而爱因斯坦一个小小的临时三级文员,哪有机会和洛伦兹说上话。

    说起来,至少在目前这个时间点,爱因斯坦见到洛伦兹的难度比见普朗克都难。

    除了名声上的问题,还有就是观念上的差异。

    洛伦兹搞出来洛伦兹变换,是从经典物理学出发的,他的思想里还是绝对时空观。

    但他几乎是靠“猜”的方式,就得到了正确结果。

    听起来貌似和普通的中学生没什么区别,就连超级牛叉的物理大师洛伦兹和普朗克,有时候也要靠最原始的猜。

    不过人家猜的东西比较高端。

    洛伦兹相信“以太”,他搞出来大名鼎鼎的洛伦兹变换,一开始就是想论证以太。

    在这个过程中,他其实已经无限接近相对论的门槛。

    但可惜由于没有跳出错误的观念,所以他最终只是用数学方法来论证以太会收缩膨胀……

    这并不是说他水平不行,完全时代所限。

    后世大家很容易理解的“相对论时间”,洛伦兹虽然已经推导出来了时间变量,但他只是称之为“local    time”,没有理解到那就是另外一个参考系里面的时间。

    后来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经过无数实验室的重复,被证明是正确。洛伦兹仍旧不想放弃以太观,于是在自己公式中添加了一个缩放系数,也不知道又是怎么凑出来的,没有一点铺垫,突然就甩了出来。

    但就这么一甩,直中靶心。

    为了配合麦克斯韦方程形式上的统一,洛伦兹还给之前引入的时间变量也加了这个系数,也就是最终形式的洛伦兹变换。

    所以看得出,洛伦兹之所以能导出洛伦兹变换,完全是被逼之下的无奈之举,因为他太想修正最新的实验和经典物理观念之间的鸿沟了。

    但这个鸿沟可不是普通的鸿沟,要解释明白,真的要抛经典物理学的根基。

    结果就是他的办法如同用地心说来强行解释行星运行理论。

    虽然严格意义上讲,由于运动是相对的,这么做没有错,不过过程会变得非常非常麻烦。

    他的论文看起来令人头昏脑涨,超级复杂。

    爱因斯坦本身数学水平就有限……太难为人了!

    好在一旦引入相对论观点,如同用日心说代替地心说,瞬间让计算难度下降了好几个数量级。

    李谕花了两天时间就完成了论文的修改和论证,对于后世的物理专业学生来说,就像一个普通的作业一样简单。

    狭义相对论本身难度不算大,连微分几何啥的更高端点的数学知识都没用。和十多年后的广义相对论没法相提并论。

    完成修改,李谕就把信寄出。

    当天,大神普朗克和卡尔·西门子寄过来的实验器材也到了。

    邮费真心不便宜,但卡尔·西门子已经提前垫付。

    目前在欧洲,论学术中心,德国毫无疑问是头一把交椅,消息基本上是最及时的。

    估计他们得到了资讯,李谕被提名今年的诺贝尔奖,如果真的获奖,就牛叉了。

    毕竟有伦琴、洛伦兹和开尔文勋爵三个大佬一起提名,几率非常大。

    到那时候,李谕的学术名望可以算真的完成了超级跨越。卖他点人情,卡尔·西门子乐意为之。

    ——

    在知道要远赴美国后,贝子溥伦非常激动。

    溥伦祖上是乾隆的十一阿哥永瑆,曾差点成为皇帝。

    乾隆实在太能活,到他晚年,有机会继承皇位的只剩下十一阿哥和十五阿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