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商人-《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1/3)页

    哈佛其实挺重视这所设立在上海的医学院,教授就派了六七个,分别教导不同专业。

    哈佛代表埃德华兹带来了在美国筹集的部分资金,按照哈佛方面的规划,每年提供2.5万美元。

    这些显然不够,埃德华兹拿给了李谕预算单,每年还需要五千美元以上,窟窿就由李谕补上。

    但五年之后,美国方面的资金就会断了,因为那时候正好一战发生,美国的很多政策发生了变动。

    哈佛上海医学院之所以在历史上如同昙花一现,与资金断裂关系很大。

    不过那时候李谕就可以把这所学校收下,并入自己建的大学中。

    当然了,资金问题届时就要全由李谕解决。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影响保证不与哈佛断了教学往来。

    学校的位置也能保证相对长时间内不会被军阀之间的战事所波及。

    ――

    由于第一次对日销售方便面、味精等日用品初见成效,上海日清公司总代理王一亭再次找上李谕,同时来的还有上海酱园业巨子张逸云。

    李谕之前都与他们见过面。

    寒暄过后,王一亭道:“老夫经商多年,打交道最多的外国人就是日本人,还是第一次见到除丝绸、茶叶、瓷器外,如此方便打开日本市场的产品。”

    以后赚日本人钱,打乱日本商业节奏的事还有得是。

    李谕说:“方便面初期价格太高,还是部队采购为主,不过味精目前在京津地区的销售非常好。”

    张逸云说:“等帝师在上海建好厂生产,辐射江浙,销量会更广。”

    李谕此前会面就与他们提到过,只不过一直没有时间落实,现在也该加速推进了。

    王一亭说:“我认识上海商会的会长还有许多江浙商人,只要想做,很容易办起来,关键还得有帝师的技术。”

    李谕说:“技术的问题不用担心,只要是惠及百姓,让大家每天的口味稍微好一点即可。”

    门外突然出来一个声音:“帝师讲话果然不像一个商人。”

    王一亭看向外面,说:“洽卿来了。”

    到的是虞洽卿,即后来民国初期著名的江浙财团代表人物。

    蒋校长前期做大做强离不开江浙财团支持,只是后来扶持了四大家族后,江浙财团沦为了四大家族的附庸。

    虞洽卿目前已经是个有钱的大商人,实话说他经商的头脑很好,绝不比上海滩的那几个犹太富商差,只不过哈同和沙逊的背后的英国有点厉害而已。

    李谕肯定知道虞洽卿此人。

    虞洽卿撩起裙摆进屋后,继续说:“帝师啊,做买卖不是这么做的。我之前就觉得奇怪,帝师能在美国把工厂开那么大,按说是个鬼精鬼精之人;可看报纸发现帝师其实是个做学问的,搞的还是洋人的科学,难得很,但再怎么说也是做学问。所以我觉得帝师会不会是个儒商?但看最近之做法,又不像儒商,倒像个搞慈善的,你说奇不奇怪?”

    王一亭说:“洽卿,这你就不懂了吧,这叫大象无形。”

    虞洽卿拱拱手说:“我是看不懂。”

    李谕笑道:“百姓太苦,我本来就没想赚国人的钱,所以才……”

    “慢着!”虞洽卿抬起手打断道,“帝师,商人如果连钱都不赚,那还叫什么商人?如果赚不了钱,怎么周转运营,怎么扩大生产?就算做慈善,也不应如此。”

    李谕说:“利润当然有,因为对内销售与对日销售并不是一个价格。”

    虞洽卿说:“我看过报道,即便主要通过对日销售赚钱,但价格还是太低。”

    李谕说:“薄利多销嘛。”

    虞洽卿说:“稍微加点也无妨,只要加不到一成,利润就可以大幅提升。”

    “我考虑的不仅如此,”李谕说,“只有利润够低,在市场上能够被普通消费者接受,日本人才不会想到自己生产,而是只购买我们的产品。”

    “哦!”虞洽卿摩挲了一下手掌,旋即说,“原来如此!帝师果然是大智若愚,在下反倒大愚若智了,抱歉,抱歉!”

    李谕的做法是典型的居高临下,不需要什么商业谋略,就靠超前的理念领先对方,这种差距不是一些阴谋诡计就能够快速弥补的。

    薄利多销当然不是为了让日本人受惠。这和后世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经营策略一个道理,他们已经把可乐的利润压到最低,几乎接近成本,这样别人就无法投资进入这个产业与他们竞争。

    李谕仗着手里有专利,不给日本人方便使用,所以在专利保护期内,日本国生产的产品价格绝不会比自己低。
    第(1/3)页